胡开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兼任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担任《中国翻译》、《中国外语》、《山东外语教学》和《当代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胡开宝教授长期从事语料库翻译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迄今为止,在Meta(A&HCI期刊)、Perspectives(A&HCI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和《中国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语料库翻译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Introducing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Springer, 2015)和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Palgrave Macmillan, 2019)等9部学术著作。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央政治文献英译研究”和中国翻译院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政党文献术语库、语料库”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3项。
丁红卫,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言语韵律协会理事长(Officer of Permanent Advisory Committee of SProSIG),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信息科技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9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攻读博士,获得特优成绩(summa cum laude),博士毕业后在电子信息学院留校从事科研工作。在德国工作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合成、计算机辅助语音学习等语音技术研究,一直从事德国和欧盟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或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横向企业项目(如Siemens, Nokia, Daimler, Deutsche Telekom)。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答辩。从事的项目包括建立多语种语音合成的声学语音库、多语种的自然语音库、以及语音技术在外语习得中的应用等。回国后主要从事跨语言及二语习得方面的语音韵律研究。近年来,研究重点开始转向障碍人群的语音韵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包括佩戴人工耳蜗儿童的听力康复研究以及精神障碍人群的韵律情感研究。并继续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研发语音智能方面的技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