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遗进东华(2017春)--苗绣之瑰丽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64

帖子

7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4: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讲人:张顺爱
张顺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韩学术交流负责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服饰文化、少数民族服饰、染织纹样史论、服饰社会心理学,服饰美学。张老师参与了国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山苗族服饰有着深入的调查及研究。
(1)张顺爱老师讲解中国传统纹样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作为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凝聚了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目前苗绣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聚集区。雷山等地的苗族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上大量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的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上古历史密切相关,其刺绣热烈奔放,也极富蕴意,苗绣中的龙更以其丰富的意象与中华民族的开创历程紧密地联在一起。
(2)张老师解答学员疑问
张老师在讲授苗绣之前先对中国的传统纹样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使研修学员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纹样的历史渊源有深入了了解,同时在梳理传统纹样的演变过程中,令学员们思考到自己民族非遗纹样的由来和演变背后的缘由。此外,张老师也强调传统纹样在传承的过程中保留其特性的重要性,希望未来非遗的发展是独具特色并与时俱进的。最后,对创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对学员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3)学员与老师积极探讨问题

(4)学员认真记录
本次研修班上既有有不少对苗绣技艺极富经验的非遗传承人,也有一些年轻的面孔,作为新一代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认识及见解。
(5)学员潘学慧
来自苗族的潘学慧是此次研修班的年轻面孔之一,她接触苗绣时间只有两年多,还是苗绣界的新人。之所以能够开始学习苗绣是因为看到家里一件由外婆做的传家衣不仅外形美观,更包含了家族亲人间浓浓的爱。基于这份情,她对苗绣逐渐产生了兴趣并开始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习苗绣,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同时也把技艺与文化继承下来。对于本次的张老师的课程,她觉得收获颇多,能够站在历史的层面上去了解不同时期的传统纹样,拓宽了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重新系统地认识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编辑:徐文靖
摄影:黄晓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