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59期】科技点燃梦想,创新成就未来——东华大学科创达人事迹第一弹!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292

帖子

12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2:2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知道学霸们的成功之道吗?
  想了解牛人们的创新之路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东华大学科创达人,倾听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智慧!


信息学院2012硕士 黄军君


科技追求卓越,创新造就成功

  黄军君,东华大学信息学院122班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2008年进入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学习,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东华大学研究生。曾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因特尔”嵌入式大赛、研究生数模竞赛、“英特尔”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上获得国家级奖项。曾获“国家奖学金”、“东华大学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东华大学一等奖学金”等奖学金。曾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五四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东华大学优秀学生”、“东华大学本科优异生”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科创爱好者,他大二开始就进入实验室项目组,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讨论活动。努力拓展国际视野,在体感和3D机器视觉领域不断钻研,目前已获4项发明专利授权。

追求创新,思想进步


  在本科、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最初进入大学时的梦想,学术追求创新,思想积极向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自己别致的创新创业的道路。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并且乐于帮助同学。  
            
  在长期的科研学术活动中,他除了进行理论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践活动。曾经参加东华大学创新创业俱乐部培训,2013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培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新能力培养课堂,以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培训。



创业之路,初露锋芒


  黄军君从小就对科技充满了兴趣,初中开始学习无线电设计,并接触了QBasic。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设计了一套垂直搜索引擎系统,当时卖了几万元钱,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曾带领团队参加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代表东华大学参加“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成绩,其本人也获得了优秀营员的称号。负责实施的“基于云平台的智能体感主动广告平台”项目,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上海市创业基金会的经费支持,并入围首期“东华大学—经纬集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首批上海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
事业起步,硕果累累

  黄军君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先是创办了“上海京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创办了“上海点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运营“36号教室”项目。36号教室”是一站式、学涯规划、咨询、资讯、服务平台。利用以前参加各种创业活动积累的资源和技术,他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微社区和论坛的开发,运营一个月之后累积PV量达40万。

  2014年5月,黄军君和他的团队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打造“创行青年”品牌。3个月之内,技术团队开发出了全新商赛电子系统,之后连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举办大规模商赛,覆盖250高中,累积服务人数超过5000人,影响人群超过5万人,建立了地区赛-全国赛-中美对抗赛等一系列完整赛制,并且还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商赛系统开放给更多的高中生使用。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了一套叫做“创行空间”创客教育解决方案,该系统目前已经在人大附中进行使用。通过自己开发的CRM系统,在商赛覆盖客户的基础上,他们推出了伯克利大学商科、哥伦比亚大学、硅谷创客体验营、以及中美对抗赛等国外项目,十几个人的小团队今年创造的营业额将过1000万。

  黄军君之所以在创新创业上有这么大的成就,有两句话他一直作为人生格言:“未来一定会来,未来一定和现在不一样!”,“如果你现在很累,说明你在走上坡路!”。“不一样”意味着机遇与挑战,“累”肯定了奋斗的价值!创业实践的路上,需要对于机会的敏锐嗅觉,但也离不开艰苦卓绝的奋斗!
 

材料学院2012研硕士 张延



科研与创业探索之路


  张延,2012年于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现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在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硕士期间目前已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篇(SCI收录期刊1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已授权2项,其中第一作者2项,第二作者2项,第三作者1项;并且连续两年获得年度国家奖学金。

  在科研学术竞赛中,曾带领团队在各类国际、全国以及全市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二等奖,全国二等奖;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道达尔”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金奖,最佳科技展示奖。

  在创新创业道路上,与市场专业、财务专业等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先后获得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3万元资助,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20万天使基金资助,第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海市金奖,第十九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三等奖,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二十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三等奖。近日,又成功入选2014“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代表中国前往美国伯克利大学参加全球决赛,并且荣获“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中国赛区“一等奖”。目前本项目已经准备运营,公司也正在注册中。



为了做事走上学术竞赛之路


  在硕士期间,张延和朋友们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学术竞赛。由于之前一节课写过一篇关于LED的综述,了解到目前LED行业中荧光粉易光衰、硅胶树脂老化的问题尚没法很好地解决。大家经过文献调研、与导师讨论,团队最终确定了研究方向:研发一种耐高温荧光玻璃材料,代替荧光粉和高分子树脂,并封装成可使用的LED光源。这便是张延专注在LED照明领域研究的一些背景。




团队力量使他们一路凯歌

  团队成员有5人,大家分工明确,积极性又非常高。在短短2个月之内就制备出了实验样品,完成了测试表征,撰写了参赛作品,申请了发明专利等一系列工作。凭借这些工作,团队获得校内特等奖,推选入围上海市初赛。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的实验项目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直在反复修改,往前推进。比如,后来在上海一家企业的赞助下,他们封装了荧光玻璃LED器件,成功将新材料用到了实际中。后来,凭借该荧光玻璃材料项目,团队先后获得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上海市二等奖,全国二等奖。此外,还代表东华大学在道达尔环保大赛中华南决赛现场获得全国金奖。



走向创业是追求理想的必然道路

  在这过程中,张延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同时也坚定了学以致用的观念: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科研成果才更有意义。不久,又有几名同学加入,大家准备研发一种成本更低,更容易工业化的高分子荧光材料。在这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3万元的资金资助。6个月时间,张延和另外一名同学买原料,找机器中试,找专家评估,同时和同学一块撰写了商业计划书。在今年4月份,在基金会创业组中进行答辩,获得20万天使基金资助,本项目近日也喜获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海赛区金奖。另外,近日张延又成功入选2014“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并且荣获了“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中国赛区“一等奖”。

  张延觉得创业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很好选择,目前他的公司也正在注册中。在这1年多中,张延觉得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比如团队成员间并肩作战的友谊,学校老师的帮助,主办方提供的平台,这些让他倍加珍惜并充满感恩。这条路很长,张延会继续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黄思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