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男材女实践记】第四十五话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会实践团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36

帖子

6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07: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男材女实践记
第四十五话
蒙元文化,前世今生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会实践团
     7月21日上午九时许,前几天的阴雨天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艳阳高照。实践团成员们的心情也被晴朗的天气感染,踏着稳健自信的步伐,抵达呼和浩特市博物馆。

     相比昨日偌大的内蒙古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规模小了许多,但其另有一种优雅简洁的装修风格:象牙白色的大理石瓷砖、敦实圆润的石柱、雕刻别致纹路的仿木制门,给人明亮清爽之感。两个地方的展馆侧重点有所不同,此馆展示的是大蒙古国和大元王朝辉煌的文化成就,为实践团研究蒙元服饰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资料。

      展馆中的导言首先提到了成吉思汗、忽必烈这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前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于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形成强大的蒙古民族共同体,开拓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国,对中国乃至欧亚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其孙忽必烈于1260年建成大元王朝,继而统一中国,采取开放政策创新治国方略,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经济、历史文化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都达到空前规模。

      成员们在二层展厅中了解到,元代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的又一个变革时期。元朝之前,草原蒙古族基本是长袍、束带、革靴的着装形式。元朝建立后,蒙古族服饰影响了中原汉地:元朝时期,汉族女子服装较轻便,一般是头系丝带插簪钗,身着长衫或长裙,腰系丝带,脚穿布鞋,轻盈而不失庄重。汉族官员士人头系丝条或戴襆头,丝布长袍,腰系带饰,足穿布靴,稍显宽松飘逸。此外,在元朝,不同阶级对应不同的服装款式:蒙古贵族男子头戴笠帽,身着“质孙”袍,腰束革带,足蹬皮靴;女子头戴姑姑冠,身着长袍,腰系窄带,足踏皮靴,皆为方便靴马骑乘,对比社会底层人中,卜者穷儒穿长袍,劳动者穿长裤短衣,阶级分野十分明显。展厅里还展示了元代结婚衣物。部分装饰配件小巧而精致:光是荷包就有秀人物故事纹荷包、葫芦形印金绢荷包、绣四叶花卉动物纹荷包。
      除了服饰,成员们还对元朝时期的生活用品感到好奇。比如瓷枕这个乍一看会咯脑袋的物件。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瓷枕的流行是因为因面有釉,枕着睡觉会有清凉的感觉,是消暑的理想之物,还具有保健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里就讲到过,“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读细书”。瓷枕的造型不管下面底座如何复杂,顶面的造型都是略带弧度,符合人体头部的圆度,尽量让使用者觉得舒服,咯脑袋担忧是多虑了。
      了解完蒙元文化的前世,返程途中成员们思索起了它的今生。这几日的调查走访中,既有蒙古族服饰市场不景气的境况,也有为传承、发扬本族文化的蒙古族年轻人的涌现,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深远影响的发展阶段,它值得被维护好、发扬好,这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材料学院/孙之彦)

成员心得
蒙古史籍,我心沉醉
      今天上午,我参观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代表蒙古民族的发展历史和多姿多彩生活的珍贵文物。我看到了原始时代蒙古人自力更生顽强生活的场景,也体验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杀入中原,建立元朝,开疆拓土的壮观景象。我时常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回到过去,成为蒙古军队中的一员,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建功立业。
      这次我有幸跟着实践团成员,学习了我一直向往的蒙元文化,在我人生中,这部分记忆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材料学院/谢涤非)
蒙古历史,心向往之
     今天我们参观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其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我对于蒙古族的历史了解还不是那么全面。通过此次实践经历,我对我的民族产生了无尽的自豪感。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宏大,蒙古铁骑踏破雄兵千万,征服欧亚大陆,让整个文明世界都屈服于蒙古铁蹄之下。
      我们实践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蒙古族的服饰也会在这个东西交融、南北贯通的地方发生了很多变化吧,一些画在瓷器上的纹饰出现在了蒙古族传统服饰上面,同时,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让服饰的制作更加精良。展区内还有一些精美壁画,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天的收获颇丰,我也会继续深入了解蒙古族的服饰文化,为保护、发扬我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学院/闫雪琪)



DHU英材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