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能源转型,东华大学全台校园最用力!大学用电大户却普遍不装光电,环团:应列USR评鉴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176

帖子

7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6:2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东华大学的屋顶设置了3.4 MW的光电板(国立东华大学提供)

转载上下游 :
記者林吉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5390/

能源教育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学校本身也是用电大户,那么究竟校园屋顶装了多少光电板? 近年教育部推动「大学社会责任」(USR)喊声震天,去年更倡议要将USR与联合国永续发展指标(SDGs)接轨,教育部去年七月提出简报表示,「国立学校含国立大学及国立高中205所,装置屋顶太阳能板176所学校,装置太阳能电板比率已达86%。」然而环团质疑数据模糊、成效不明,「难道各校只要装一块光电板也算达标?」 地球公民基金会主任蔡卉荀认为,既然干净能源是SDGs重要指标,各国立大学更应该发挥社会责任与能源公民意识,推动屋顶型光电,学校不能置身事外。
交通大学位于科技重镇也是用电大户,然而校园屋顶并未明显有装设太阳光电。(Google截图)
教育部盘点低估学校屋顶光电潜能
去年底,教育部再度盘点国立大学、国立高中职屋顶,提报总发电潜能估计有144MW,已装设太阳能板学校增至179所学校,装置量107 MW。但这数字到底是多是少?打开Google地图,随意点选一所国立大学校园屋顶,仍可见到许多屋顶尚未装置太阳能光电板,让人对这盘点数据忍不住打了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2020)被评鉴为特优的东华大学,校园目前光电装设量已达3.4MW,校方盘点潜能还有5.6 MW,加总达9 MW。相较之下,教育部对205所国立学校(其中包括50所国立大学)的屋顶盘点总量竟然只相当于16个东华校园所能提供的量而已,明显低估校园屋顶潜能,也凸显出其他国立大学的屋顶应仍有许多设置光电的空间。

台湾大学校本部屋顶,光电板亦不多。(Google截图)

花莲全台日照倒数第三、东华大学逆势冲第一
若妥善利用校园屋顶,就能为能源转型立大功。东华大学所在地花莲县是全台阳光最弱的地方之一,却是全台最会发电的大学校园。

依据去年台电收购各县市发电容量统计表,花莲每一KW光电板(约三坪大小)的全年发电量只有870度,竟然比北边的宜兰(877度)还少,只勉强赢过大楼很多的台北市(847度),还有常常下雨的基隆(775度)。

东华大学营缮组组长邱翊承表示,花莲气候宜人,但位于中央山脉之东,比西部早半小时落日,所以当2013年吴茂昆校长任内推动屋顶光电时,到处征询厂商,厂商评估花莲日照偏少,不愿进场设置。

直到2016年太阳能光电板成本降低,才有厂商进场设置第一批0.5MW,在政策鼓励下,2018到2019年陆续增设,目前总装置量达3.4 MW。邱翊承表示,东华靠着出租光电屋顶,每年额外收益破百万,光电屋顶也成为学校材料系跟光电系合作教学场域的一部分。

东华大学的屋顶设置了3.4 MW的光电板(国立东华大学提供)

邱翊承认为,一般学校大楼屋顶是平的,易担心漏水问题,但是东华大学多是斜屋顶,漏水问题较少,是一大优势。而且东华学生很多人靠机车代步,校内多座机车棚顶都可以设置光电板。

目前东华评估,全校区仍有将近5.6MW潜能等待开发。目前由于馈线饱和,正在等待台电馈线配合,整个东华大学朝向10MW迈进,成为国内名符其实的绿能校园。

东华大学机车棚也设置光电板(东华大学提供)
教育部:并非每所学校、每个屋顶都适合做光电
教育部主管绿能盘点的专门委员邱仁杰表示,东华大学是国立大学中的特例,校园开阔并非其他大学所能比,且如海洋大学、政治大学因为日照不佳,屋顶公开招标后厂商投标意愿低,只好继续闲置。但是他也坦承综整各项因素,国立学校还有努力的空间。

邱仁杰补充,「每个学校都有不同考虑,有的校舍过于老旧,在安全上有疑虑,有的日照不照或屋顶位置低矮遇到大楼遮阴,有的校舍屋顶有特殊用途,如架设实验设备,或作为教学空间。厂商愿意先标租好做的,留下一些不好做的,漏水问题也会影响到学校跟厂商意愿。」

邱仁杰解释,教育部辅导179个国立学校,皆已邀光电系统商到校评估,起码都有招标,但因为市场机制导致流标。而为了避免以后再流标,教育部解决办法是将举办联合招标,并重新拟定更具弹性的公版招标规格,协助学校将屋顶释出。

依照教育部目前盘点,国立大学和高中职有144MW潜能,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管辖的中小学部分有272MW潜能,全台校舍屋顶加总起来可设置416MW。

既然要推「永续发展指标」,为何不将绿能建置列为大学USR必修?
大学USR第二期自2020年起至2022年,预计引导大学USR计划目标链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 SDGs),盼各大学接轨全球永续发展议题。

SDGs有17项永续指标,其中第7项是「永续与干净能源」,第11项是「永续城乡与社会」、第13项是「因应气候变迁行动」、第15项是「保育和永续利用陆域生态系统,永续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防止土地劣化,遏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上述指标都关系到能源议题的公民责任,成为SDGs的目标,更应该是大学USR的评鉴指标之一,那么绿能校园不就是最好的实践项目,是否该列为必修?不料,教育部却一口否决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教育部专门委员邱仁杰回复,USR面向很广,包括人文关怀、环境永续、文化与弱势维护等等,教育部也尊重各大学因地制宜,按在地需求与学校优势提出方案。考虑到法律赋予大学高度自主性,教育部只会提供一些原则性引导,采取鼓励的方式,并无法提出一致性的标准,要求所有学校提出绿能校园方案。

联合国永续发展指标SDGs致力于消除人类发展导致不平等扩大现象。(图片来源/台东大学绿色大学网站)
教育部盘点动作慢半拍,许多大学屋顶仍未设置光电板
去年7月立院公听会时,地球公民基金会主任蔡卉荀即对教育部报告提出质疑,而时过半年,教育部的盘点结果仍是避重就轻,「144MW潜能装置107MW?205所学校装置了179所?教育部应该更具体说明那些地方无法做,校园屋顶遭遇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大家才能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

「国立大学或国立高中职屋顶面积大,数量也很多,并不是没有条件做到更好,而是有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我们应该具体来看发生什么问题。例如有的学校,校方有意愿但是系所不愿配合,校方无法动到各系所学院的场馆。」她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共同来面对。

蔡强调,不只是因为USR评鉴或者是SDGs指标,大学才要推动绿能减碳意识,「而是因为大学本身就是用电大户,也肩负社会责任跟示范作用,本来就应该带头来做,推动能源教育跟人才培力。」

「每个学校有不同特色跟专长,但这不妨碍绿能校园成为USR的一个项目。」蔡卉荀认为能源转型要成功,再生能源教育应该是所有学校共同责任。「国立大学应当作为教育的模范,如果还没有建置屋顶光电的话,是不是该出来解释你的理由是什么?」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